張大千曾拜曾熙、李瑞清為師學習書法,得力于《瘞鶴銘》,又參黃山谷體勢,終自成一家。
張大千
其骨力嶙峋,中宮緊峭,以魏碑為宗,雄強縱橫之氣滿紙。李瑞清曾令其集各碑版中佳字為聯語,稱若不如是,無以知書法結構之微妙。“先究用筆,而后究結構,而后究機趣,終以究其神為歸焉。”
Lot636
張大千(1899-1983) 行書十言聯
1947年作
水墨紙本 立軸
釋文:時節正思家,遠道仍懷古。天地本無際,南北竟誰分。
款識:伯寬仁兄方家正之,丁亥中秋后,蜀郡張爰。
鈐?。簭堧?、三千大千
說明:上款人包伯寬(1899-?),號味茶,浙江鄞縣人。曾任上海市鐘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,擅書法篆刻,為中國金石篆刻研究社社員,喜收藏。
159×37 cm×2 約5.3平尺(每幅)
RMB: 400,000-600,000
上聯“時節正思家,遠道仍懷古”出自南宋史達祖的《惜黃花·涵秋寒渚》,下聯“天地本無際,南北竟誰分”出自南宋程珌的《水調歌頭·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》。上聯意境沉郁,渲染出凄涼的氛圍,下聯精神一變,氣象開闊,抒發放達的襟懷。
Lot637
張大千(1899-1983) 行書七言聯
水墨紙本 立軸
釋文:良醫自是肱三折,盛事終當繼八蕭。
款識:觀虎大醫士雅正,大千張爰。
鈐?。簭堧妓接?、大千
說明:原得自上款人親屬。上款人陸觀虎(1889-1960),江蘇吳縣人。早年從師學中醫,精婦科與內科。后任北京五族銀行會計主任、天津農工銀行營業主任、任天津遠東銀行會計。1932年起,在天津開業行醫。建國后曾任天津中醫師公會主委、中醫進修學校副校長、中醫院門診部主任、中醫院院長,為農工民主黨天津副主委、天津市人民政府委員、天津市人大代表。
122×33 cm×2 約3.6平尺(每幅)
RMB: 200,000-300,000
作品上聯出自《左傳》“三折肱知為良醫”,后世多以此形容良醫妙手。下聯則化用唐代蘭陵蕭氏的事跡。蕭氏族中齊梁一房在唐朝出過八位宰相,蘇軾曾有“援毫欲作衣冠表,盛事終當繼八蕭”的詩句。
Lot638
張大千(1899-1983) 行書九言聯
水墨紙本 立軸
釋文:秋為人清庭下新生月,春與天接山上有停云。
款識:光遠仁兄方家正之,大千居士。
鈐?。簭堧妓接?、蜀客
129×20 cm×2 約2.3平尺(每幅)
RMB: 150,000-250,000
張大千在一件臨《瘞鶴銘》的題款中,解釋如何將繪畫的方法運用到書法之中:“寫《瘞鶴銘》,有如畫松,人各有一種風骨,不拘一格也。”他認為書法的“風骨”十分重要,是表現書法作品特質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。
他的行草書既有骨力,又能顧盼生姿,俊朗灑脫,頗能看出風骨。此聯格調清新,正契合“秋為人清庭下新生月,春與天接山上有停云”的意境。